濃淡深淺作品
RWMF 2017
一年一度的熱帶雨林世界音樂節,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聚集在砂拉越古晉(Sarawak Kuching)共襄盛舉。為期三天,如果精力夠的話,這三天你都可以從早上一直待到深夜,因為每個時段都有不同的節目表演,還有機會看到本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演出。活動的地點是砂拉越文化村(Sarawak culture Village),離開古晉市中心要一段距離,巴士需要約一小時車程,主辦單位每小時有穿梭巴士來回接送。
由於地點是在露天的森林區,所以建議自備雨傘或雨衣。我就是忘了自備這些,導致變成了落湯雞…
那裡靠近海邊,所以傍晚也可以過去海邊吹吹風看日落,別有一番滋味。
海濱公園(Waterfront)夜遊
台灣老闆開的一家拉麵店 – 人間茶坊。店裡很中國風,而且也有很多素食選項。剛好隔天就在音樂節看到他們現場為大家示範如何做手工拉麵。
傍晚在海邊吹著海風,看見遠處有些小島,用手機作畫。
夜裡,空氣蔓延著音樂的味道
塵光
關於”生命、愛和告別”的一部舞臺劇。劇裡有大膽的情節,有感動的故事,也有思考的方向。
其實我也在想,身邊的親人朋友,甚至自己,遲早也會離開。如果是自己先離開了,就不能陪著他們老。但如果自己的生命夠長,就要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離開。一生很短,旅途很長,去經歷,去明白。
廣播12年
今天是吉安老師的最後一次廣播。感謝這12年來的每一次認真,感謝他把一些漸漸被失散的鄉音重新紀錄。一位重要的文化推手,感謝他在不合時宜的時代,做不合時宜的事情 ~ 鄉音考古. 思想起
陳勝吉《分貝人生》
剛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奪得三項大獎:最佳影片、最佳攝影、最佳男演員 的大馬電影-《分貝人生》,讓我注意到了這位導演- 陳勝吉。我就翻查了一下這位導演,發現他其實參與了好多的短片和電影的幕後,其中很多也關於人文和社會的題材。所以我想這也是成就了他能讓《分貝人生》發光其中的原因。
《分貝人生》這部電影在本土馬來西亞拍攝,探討一座大城市裡社會階級與貧富不均的問題,透過孤兒和社工的故事,帶出貧窮問題所凸顯的人性與道德衝突。馬來西亞應該年尾才會上映這部電影。
分享一步導演2013年的作品,最後青少年哭泣,和輪椅上的婆婆微笑,成了一個對比,正好是一種力量散發著一種希望。現實社會裡某些成功的人士可以被讚揚,但也有些挫敗的人需要被鼓勵和扶持。
母親@大愛台
母親在大愛台的畫面
水彩畫
學完了水粉(poster color)畫的基礎,現在開始進入水彩(watercolor)畫的部分了。第一堂課完全懵了,因為技巧上和水粉有蠻大的差別。水粉可以慢條斯理,但水彩要快而準。水粉調深淺用的是白色和黑色染料;而奇怪的是水彩畫幾乎不會碰到白色和黑色染料,因為水彩畫的深淺是用水份來控制的。
濃淡深淺作品
吳哥王朝
吳哥窟由信奉印度教的蘇利耶跋摩二世(Suryavarman II)興建,直到篤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任內才大功告成,因此吳哥窟可以說是印度教和佛教的一次結合。
上一次來的時候是2009年,相隔了8年,這座城市的變化不大。只是,當時來的時候,當地人和旅客說的大都是英文。而現在,他們看到我是黃皮膚,就直接和我說中文了,說的還蠻流利的。
依然,英文不是國際語言,中文也不是。它們只是比較廣泛的被很多地方在運用著。
母親,姐和我,我們仨準備出發啦
沒錯,坐在露天的Tut Tut車裡,迎面吹來的就是風沙灰塵了,也就產生了前面這兩隻蒼蠅~
第一晚去附近的街道逛逛
我看了許久,覺得這個廣告板好特別,剛好前面一堆的電纜線跨過,好像一副立體的畫
吳哥窟的早晨
吳哥窟旁的池塘,孩子們快樂的戲水
The south gate of Angkor Thom 大吳哥城南門
Ta Prohm 塔普倫寺
Bayon Temple 巴戎寺
第一天抵達暹粒後,我們就在旅館附近的一家餐廳用餐,這家餐廳看似家庭生意,一家人在工作。那次過後,我們陸續去了同一間餐廳幾次,因為他們的招待和食物都很不錯。
齋戒月開斋
穆斯林一個月的齋戒,他們早上就開始封齋,一直到晚上才可以開齋。這天公司請了同事們和穆斯林同胞一起來開齋。
傳恭
芙蓉觀音聖寺的傳恭大典
故事未(wei)了(liao)
戴上耳機,感受一下交響樂的魅力吧。 然而,緜延的故事還未了。人生一場大夢,醒來,也無風雨也無晴,睡去,已忘言語已忘我。
監獄風雲之同囚
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
讓愛傳出去
媽和姊也會在家裏邊唱這首歌邊做手語,現在聽蔡依林演繹的一小段也覺得挺感動的。
水粉畫
北海道 360
看窗外的風景 看天空藍得多麼熟悉 看日曆一頁一頁撕去
時間它不停的快轉 我跟著旋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