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風了

柔佛州的一個小鎮-居鑾,今年來到了第三屆的文創節 – 起風了。大家可能不知道本地華人在做著戲劇,音樂,出版,媒體,文藝的很多都來自居鑾,所以文創節這時候他們就會聚集回到了家鄉,一起把文藝這個種子播下。我就乘著這個機會,深度的走一趟居鑾。

和很多崛起的壁畫聖地一樣,居鑾這裡也有一條壁畫街

立體壁畫,真假難辯

說到居鑾,這裡有名莫過於居鑾咖啡,而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家火車站咖啡店,大清早就排長龍了。它正正就是在居鑾火車站旁邊。

來到起風了現場,準備聆聽21位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演講。

起風了召集人 – 前星洲日報副刊副總編,後來回鄉照顧兩老而在家鄉開了一家咖啡店的蔡興隆,和本地知名作家與插畫家龔萬輝

本地相當出色的華語出版社三位代表 – 有人出版社/大將出版社/RawangBoy

大馬電台DJ-彪民,新加坡電台DJ和電視製作人-黃文鴻

居鑾素食

 

 

國慶60

馬來西亞獨立60週年,如果不談政治,這篇土地的確有很多很美麗的地方,很感動的故事。

#sehatisejiwa #同心一意

 

如煙

那麼巧的遇見,借你我的耳朵,借我你的煙。讓我們再次感受,曾揮霍的昨天,如果還有明天。

國際學校義賣會

不靠政府,只靠眾人資助來蓋一所學校真的不容易。今天這場義賣會就是其中一項籌款活動。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一顆大愛的心~

感恩所有的善心人事 _/\_

母親和姐在忙著推銷義賣的食物和用品

我的little戰利品

動地吟 2017

“萬家墨面沒篙來,敢有歌吟動地哀,心事浩茫連廣字,於無聲處聽驚雷” ~ 魯迅

當現代詩人遇上了科技和舞台劇,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?我想這是一場通過藝術來諷刺社會的文学表演。一聲動地齊聲吟,看看這14位馬華詩人如何搞事情!

 

 

慰安婦紀錄電影《二十二》

讓過往雲淡風輕,把回憶輕描淡寫。 不需要特意的挖掘悲傷,只想用心的的好好紀錄。

片尾曲《九重山》,歌詞採源於其中一位老人哼唱的一首童謠  “天上下雨路又滑   自己跌倒自己爬   自己憂愁自己解   自流眼淚自抹乾… ”

Sean & Ruriko

敬酒儀式,飲… …. …勝,過後就是… Kam… … … pai。好特別的一次

巧遇朋友,和一桌慈濟師兄師姐一起共享晚餐。我應該帶我媽一起來的 😛

Vietgetarian

Mimu Nguyen’s Vietgetarian 正宗越南風味素食,再搭配一杯滴滴咖啡,仿佛置身越南境內。chào buổi chiều ~

夢行鄉遠

我想,靠一雙手到底可以走多遠。 手集团,一走便走了二十個年頭,逐漸的發光發熱。 而《夢行鄉遠》這部20週年紀念作品,手集團和西非鼓樂大師 Olivier Tarpaga的一次合作, 可以看到的不單純是一組鼓擊隊手在敲鑼打鼓給你看,而是更多層次感,更豐富更內斂的表演。 當然,這一切都歸根於每一位鼓擊手那雙熟練的巧手,才能千變萬化,即是實體但又抽象的結合。

整場演出分上半場及下半場。上半場風沙塵塵,身體本身就是一種樂器,發出的不只聲音,更是一種力量;下半場吹起漣漪,讓我驚訝的是連幾盤水也能奏出旋律,那是一種怎樣的節奏呢?

從沙漠吹來的風,含著夢骸。
從海洋吹來的風,喚醒了夢想。

我們在那塊大陸上 聽風,畫夢,並舉步。 星光下流風中的大地及海洋,劃過行行人影。 赤裸的生命,以節奏、以舞蹈、以歌聲, 以美來矚望 不斷抽長生長的夢, 同時讓揮動的汗水洗去 行向未知的恐懼。 那不是孤單的聲音。 我們辨認出彼此的足跡,亦步亦趨,交錯重合。 與我同行者,激盪出鼓樂持久的共鳴。

他鄉的立足之地,能否長出一棵擎天大樹? 遠適異鄉,在瞬息萬變的土地上,我們護住樹蔭下夢的幼苗。 樹梢間熟悉的風聲,讓人情不自禁地注視遠方。 走進夢鄉,走出夢鄉, 我知道自己來自何方。

風沒有邊界。
風乍起,眷戀已遠去。